糧油安則天下安,11月14—17日,由農業農村部主辦的2025年全國糧油和大豆產業博覽會在湖南省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 本屆博覽會以“引領糧油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業強國建設”為主題,聚力搭建糧油全產業鏈展銷矩陣,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交流大面積單產提升新經驗,激發產業升級新動能。
作為智慧農業領域的先行者,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托普云農,股票代碼:301556)攜一系列智能裝備和解決方案亮相博覽會,吸引了與會領導和嘉賓的廣泛關注。
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農藥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一行蒞臨托普云農展位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興旺一行蒞臨托普云農展位
全國農技中心主任謝焱,節水處處長吳勇、園藝處副處長冷楊、經作處副處長白巖一行蒞臨托普云農展位
15日,托普云農營銷總監黃祖軍受邀參加“名企名品”推介活動,并作題為《AI+低空 打造助力糧油作物單產提升的數智大田新模式》的推介,從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角度,分享了AI+低空賦能糧油產業單產提升的實踐路徑,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兼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思想盛宴。
他分享道,在智慧農業發展背景下,托普云農以“AI+低空”為技術核心,整合人工智能、低空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精準水肥藥施用、智能農機裝備與智能決策系統的協同發力,構建數智大田新模式,賦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為夯實糧食安全 “壓艙石” 提供關鍵支撐。
在托普云農展區,“天空地一體化表型采集矩陣”成為糧油產業從業者關注的核心亮點。該矩陣融合無人機表型鑒定系統、田間表型采集機器人、智能巡檢機器人、無人車式高通量表型采集分析平臺等智能裝備,創新采用“高空遙感普查+低空精準詳查+地面精細采集”的“天空地一體化”協同模式,實現對大豆、水稻、玉米、小麥等糧油作物全生育期關鍵表型數據的全方位無損捕捉,為品種篩選、田間管理提供精準數據支撐,以技術賦能單產穩步躍升。
聚焦植物表型研究“卡脖子”技術瓶頸,托普云農深化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等AI技術與農業場景的深度融合,針對糧油大豆產業發展需求,自主研發打造出涵蓋大豆表型解析、無人車式高通量表型采集分析平臺等國產化替代裝備,打破國外技術壁壘,以創新實力推動植物表型高端裝備的國產化替代進程。
其中首次亮相的無人車式高通量表型采集分析平臺,創新融合植物表型圖像采集與參數分析核心功能,充分適配糧油作物生長動態監測、病害機理研究等實驗場景,以高通量、一體化、多場景的技術優勢,為行業提供更高效的研究支撐,成為展會“明星產品”。
無人車式高通量表型采集分析平臺
專為大豆品種鑒定與質量把控研發的轉基因大豆檢測儀,憑借“快、準、易”三大核心優勢同樣引發了高度關注。
“我們的智能裝備與解決方案已成功走向國際市場,截至去年底,產品已覆蓋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托普云農工作人員表示,“針對糧油產業對精準檢測、智能裝備的迫切需求,托普云農將持續加碼研發,推動更多國產化裝備在良種培育、品質管控等環節落地,為產業筑牢自主可控的技術‘護城河’。”
立足大糧油產業全鏈條發展需求,除了智能裝備展示,托普云農在展會現場展示“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解決方案”,圍繞糧油等主要作物的全生命周期,利用“AI+北斗+低空”等智能裝備,形成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管控系統;通過構建具有高度智能化、精細化的糧田管理體系數字平臺,提升糧油主要作物生產全鏈條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為糧油種植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推動大面積均衡增產。
工作人員向嘉賓介紹,托普云農打造的江山市峰田數智大田高產成績連創4項“浙江農業之最”,并成功推廣至長三角18個農業園區,累計面積已超50萬畝,帶動合作區域畝均收益提升20%以上。
大家圍繞系統的低空遙感監測、作物全生育期數字化模型、農事智能化決策等核心功能深入交流,對其通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實現大田種植全流程數字化管控的創新模式頻頻點頭稱贊。
托普云農展位亮點滿滿,獲得不少參展嘉賓的認可與關注。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澎湃,糧食安全戰略持續深化。未來,托普云農將始終緊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以“AI+農業”為核心引擎,深耕糧食領域核心技術研發與創新實踐,為推動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